时间:2024/4/1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记者王文彬通讯员李晓

近日,距离惠民县石庙镇于王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,该镇急救点值班医生在接到急救调度中心指令后,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携带医疗急救包,并紧急派出急救车。

急救医护第一时间赶到车祸现场后,立即对患者伤情进行了初步检查,经评估,医院进一步诊治。医务人员迅速将病人抬上急救车平卧,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。随后在家属的陪同下,急救车快速将患医院住院救治。

急救车能如此快速地抵达患者身边,得益于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惠民县卫健局打造的农村30分钟急救圈,将急救半径整整缩短了半程。

构建“2+3”急救体系。医疗救治有一个“黄金救治圈”的概念,指在一定范围内,病人可医院救治。不容忽视的是,以医院往往集中在城市或县域城区,对于一个拥有57万人口的农业县来说,边缘区域病人难以得到及时救治。

惠民县地域呈东西狭长走向,一直以来,惠民县的急救仅限于位于医院急医院北院和南院区急救站,如遇群众拨打,急救车只能从城区派出,接医院进行救治。类似石庙镇于王村那样地处偏远的乡镇与济南市商河县接壤,急救车从县城出发到患者处至少需要40分钟,如果需要返回县城,则患者的救治时间至少要耽误1个小时以上。设立乡镇急救站、建立一条体系化急救通道,成为摆在惠民县卫健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
为破解全县半数以上乡镇距离县城太远,导致急重症患者医疗急救不及时的难题,从年起,在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下,惠民县依托县域“医共体”建设,在已有2个急救中心的基础上,综合考虑乡镇地域位置、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,遴选了3个地处偏远、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,分年分批设立急救站,最终形成“2+3”的区域急救体系。

惠民县院前医院为核心,在3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急救站,纳入“”急救中心统一管理、统一调度。石庙镇、桑落墅镇、淄角镇等3个中心卫生院第一批建成急救站,辐射人口超10万,急救时间较此前至少缩短了一半,有效解决了偏远乡镇危重患者救治难题。

医院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急诊急救专家、医疗技术人员驻点到卫生院帮助开展工作外,还在技能培训、科室改造、设备购置、制度完善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。医院要求卫生院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,强化心肺复苏术、海姆立克急救法、气管插管术、机械通气、心电监护、电除颤、洗胃等抢救技术培训,旨在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。

乡镇卫生院本着“因地制宜、方便救治”的原则,对原有科室进行了调整优化,按科室规范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置了急诊急救站,完善了急诊急救相关工作制度,建立了绿色通道,形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融合。

急救站自从年3月16日试运行以来已经成功转运病人20例,尤其是高危胸痛、车祸、脑卒中等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,为三个乡镇及周边群众提供了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。一条条急救生命的“绿色通道”被搭建起来,一个个危重患者在快速有效的急诊急救中被抢救过来。30分钟急救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广泛赞誉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uiminxzx.com/hmxzf/1343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